Posts from January 2017

【第八期】Pooky Lee: 千禧年后的时尚策展

“倘若说时尚是个‘活着的’现象——与当下息息相关,不断更新改变等等——那么一家时尚博物馆则毫无争议的是‘已逝’服饰的坟墓。” Valerie Steele, Fashion Theory, 1998 FIT博物馆馆长Valerie Steele在近二十年前写下的这段文字显然不再适用于当下。随着社会公众对于时尚的兴趣与日俱增,时尚展览的概念自然变得越发流行起来。这也为当代时尚(contemporary fashion)进驻到博物馆环境中展出提供了便利条件。 然而关于时尚策展的争议一直存在着。时尚难以磨灭的商业性质是否能让其有资格和艺术等其余展览主题平起平坐?时尚展览能否带给观众更多批判性的思考,而非只是呈现一场场漂亮的装置陈列?幕后的推手——时尚策展人——又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Curating Contemporary Fashion in the 21st Century” 是我硕士学位的研究课题。通过访问全球范围内多家博物馆的时尚策展人,以及以几场具有代表性的展览为研究案例,我试图梳理清楚千禧年后时尚策展的发展脉络,并将研究成果以另一场展览的形式呈现出来。 Pooky[…]

【第七期】沈方晴: 英国推理小说分享

下午茶时地毯上,就该聊聊谋杀 伦敦与谋杀的渊源不浅。从塔中王子与理查三世的传说,到舰队街的恶魔和白教堂的模仿者。谋杀案着实为英国的文学影视,或是日常消遣贡献良多,以至于乔治奥威尔著文《英国式谋杀的衰落》以阐述伦敦经典凶案的意义,并感慨罪犯素质一去不返。所幸在奥威尔于1946年作此文之后,案子不再惊人,优秀的推理小说却不让先贤代有杰作。 01 MWA百大榜封面 英国古典推理在柯南道尔与阿加莎克里斯汀之外,还有谁独树一帜,能与阿婆鼎足而三?除了传统物证与心证的模式,推理小说家又创作出哪些破案的手法?众多将真相带给观众的智者,并不都以侦探为职业,那么还有什么领域的人才参与其中?推理作品充满死亡,但谋杀是否是一部优秀推理作品的必须要素?业内前辈提出的推理小说创作十诫影响广泛,然而今日创作应当墨守于此么? 02 阿婆之外还有哪些女性推理小说家? 本次分享由英美推理史出发,探索谋杀——解密这一类型小说的诞生与发展,分析推理小说各流派的风格与影响,盘点(并吐槽)美国推理作家协会于1995年评选的百大榜,介绍推理小说传入中国后的推广与创作,最后强塞一波包括电视、电影、小说和音乐剧的安利。 鉴于近日Sherlock和Endeavour纷纷上映第四季,不妨来看看推理史上的各色精彩流派、罪犯与名侦探吧。 【时间地点】 2017年1月21日 周六 14:00-16:00 Flat 24, 4th Floor, 26-28[…]

【第六期】文炜: 建筑模糊性

【内容简介】 建筑,对于大多数人的认知来说是建造技术,是这样的 日常做的东西都是这样的大体量混泥土盒子 但对于我们建筑师来说,有许多人开始尝试做这样体量的建构 很多人甚至很多建筑师,不认为这是建筑。因为它太小了,不能住人。 其实什么是建筑?很明显我们不能以大小来区分。 老子先生有言,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只要是空,皆为空间,皆为建筑。 日本建筑师石上纯也(Junya Ishigami) 说 everything is architecture。 无论事物是macro 还是micro,只要能限定空间,皆为建筑。大到摩天大楼,小到螺丝钉搭起的空间建构,皆为建筑。 而我想问,macro 和[…]

【第五期】李乐人: 人生如戏,文艺无敌

【主题:从文艺风谈时尚与风格,时间与空间】 据说世道变坏是从人们取笑文艺青年开始的。 大概10年前,文青成为嘲讽的词汇,又过几年,文艺青年也成了没人愿意承认的身份。人们匆忙躲闪,或者故作嗔怒地反驳道: 你才是文艺青年。 “文艺青年必逛”, “文艺青年必备单品”, “如何穿成文艺青年”, 文艺,字面解释为热爱文学和艺术的青年。然而当“世相”被称作“文艺青年”所喜欢的东西时,文艺青年已经变得无法被定义。 重复是一种致命力量。久而久之,也许再没有人会在努力摘掉文艺标签之前先仔细想想, 什么是文艺,它可耻吗? 我们在随波逐流之际,是否也不知不觉地割舍了某些自己本来很珍爱的东西? “帆布鞋,棉布裙,听民谣,逛豆瓣“, ”胸小,话少,表情屌”, 你应该很容易想到文艺青年, 那么“计划生育,改革开放,北京奥运,汶川地震,三鹿奶粉”呢? 跟文艺青年有什么关系? 文艺青年为什么钟爱禅意设计?禅意设计又是什么?[…]

【第四期】张小娟: 设计在设计之外

本期沙龙包含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 现场游戏和体验。用游戏与身体体验来探讨设计中的适度与突破。(根据情况可能会有现场2-4个视觉或思维游戏)也会探讨非专业出身的著名设计师的经历与案例。 八卦性聊天,探讨什么是人的潜能,我们要怎样的生活以及个人兴趣与事业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做为专业和个人生活的设计和非设计。 第二部分 漫谈设计中东方精神。主要讲我的设计体验与经历。水如jing——我用一个发音,七个字镜、景、净、敬、精、晶、睛和对应的英文,以及个人案例和项目来尝试定义设计中的一种东方精神。(会有小礼物赠送哦) 【主讲人简介】 张小娟 平面设计师,教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副教授,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访问学者,美国东北大学访问学者。个人网站:www.xiaojuanzhang.com 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活跃并策划主导国际课程合作多次, 并做为联合策展或展览总监组织策划设计展览,国内外公开讲座与workshop 数次,作品参展NEW FORM 国际图形探索展,国际米兰设计展,秘鲁国际海报展,韩国国际数码设计展,韩国大邱国际海报展,东+西国际海报设计展青年设计师邀请展等等。 【时间地点】 2016年11月19日 周六[…]

【第三期】禅坐:和自己的一次约会

禅坐,是以坐姿修习禅定的方法。源起于印度瑜伽,后被释迦牟尼接受,成为佛教最主要的禅定修习法之一。禅坐是一种精神的训练,与宗教并没有绝对关系,所以即便坐禅者本身并不信佛,依然可以从中学习受益。现代生活的飞快节奏常会令人倍感压力却又无可奈何,然而我们有能力改善我们的精神面貌。佛教认为这是我们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这是人类摆脱焦虑、憎恨、不满、昏沉和迷惑唯一有效的解决办法。 在西方的禅修活动中心,教授禅坐的老师是西方佛教之友会员里富有经验的禅坐修习者。班级和课程对所有的人开放:你并不需要对佛教感兴趣。人们学习禅坐的动机是多样化的。有些人想在工作、学习和运动中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另外一些人则寻求心灵的宁静。此外,还有人想由此获得对人生根本问题的答案。通过经常性的修习,坐禅可以帮助所有的人实现各自的追求。 本期沙龙将会带大家到台湾法鼓山伦敦禅修中心,体验一日禅坐与禅课,具体安排如下: 11月12日(周六): 地点:The Prayer Space, North Greenwich, SE10 0FR (Emirates Cable Car Station后方,乘Jubilee Line在North Greenwich下车)[…]

【第二期】岳子泓: 建筑师的绘画,和画中的故事

“书法”无非是书写技法。但今天东亚文化区的人们却带着对纯艺术的欣赏眼光看待书法。追溯到唐宋以前,书法是文本信息的传播媒体,是行政文件和诗歌文学的附庸。 好在汉字好天赋,它在记录信息的同时可以散发出令人难以忘怀的美感,在公众文化高度发达的唐宋社会,那些在青楼中、酒肆里……在高山顶峰,在西域荒野、和一叶江舟中的文人骚客们,推翻了书法被政治所赋予的规矩,为其注入自己的情怀,大幅度扩充了这门技法所承载的灵魂,使其朝纯艺术的方向发展。 “建造师的绘画”,自古就是不择不扣的表现图,有相对规范的表现技法需要学习,建筑师之外的公众很少会将画本身看成纯艺术,多是欣赏其背后的建筑理想。 但是以上书法的案例,让我们看到一种‘表现技法’是有可能获得自己的生命力和精神价值,从而向纯艺术的高度发展。这一方面基于汉字的天赋,另一方面在于社会发展中,价值体系的多元化,造成了对汉字美学的多元需求。要谈天赋,建筑的表现绘画是一门博大的技法。而如今的公众社会,对多元价值的需求更是今非昔比。因此敢问今朝,建筑师的绘画,能否从表现图纸的地位里脱颖而出,走向纯艺术的高度? 能否将“亭子宽2米,高3米,旁边有1.2米的走道,两边是青草”,说成“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绘画技法其本身可否承载价值观?反应出一套套独立的生命格调?是否可以引导公众把对文化的注意力,从知识概念的黑洞中,转向空间审美?是否可以反思人与物、与地方、与自然的关系? 很荣幸这次有机会参加”千高原”的活动, 并且在此与朋友们分享一些我在以上话题上的尝试。在此预先感谢乐人的美酒,周六见。 【主讲人简介】 岳子泓(Tim Yue),伦敦大学Bartlett建筑学院建筑设计学硕士,Bartlett Fitzroy Robinson画奖获得者。曾就职于BDP伦敦办事处,Make建筑设计事务所,Hawkins\Brown建筑设计事务所。曾与Post Works事务所,Mobile Studio建筑设计事务所有过项目及研究课题合作。合作作品曾在PEAR Magazine(建筑设计之边缘创新)上发表。伦敦“筑学会”发起人,”狂人论坛“发起人。 个人主页:http://www.12-5sqmstudi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