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博物館的LGBTQ+導覽活動開辦至今已經4年,是英國國內第一間將LGBTQ+導覽列為固定活動的公家博物館。一般在每月最後一個週六舉辦,不過由於參加人數眾多,目前正在考慮增加次數成兩週一次,並嵌入館內當月重要節目如「黑人歷史月」(Black History Month)、「難民週」(Refugee Week)等,加強特定觀眾群對於博物館的參與感和認同度。LGBTQ+導覽從內容設計到實際執行皆由志工主導,不僅賦予高度自主性也有助提升詮釋豐富度。本月份為英國「驕傲月」(Pride Month),除了月初加開一場活動之外,月底的導覽也第五度註冊為「驕傲遊行」(Pride Parade)節目的一部分,於本週六(29日)吸引百餘位觀眾前來參加。
導覽在博物館詮釋中的定位
博物館詮釋提供了取得展品資訊的多元管道,目的在於使不同性質的觀眾都能獲得他們適合及需要的訊息,這可能包含展版文字、數位介面、導覽手冊、真人解說和專門出版品等。以日本藝廊的重點展品之一「馬薩林匣子」(Mazarin Chest)為例。初訪者可透過以下幾種方式更深入了解展品:一、閱讀館方設計的「20件必看展品手冊」,了解漆器匣子的材料、工藝技術以及重要藏家。二、閱讀展間說明文字,並從展櫃旁設置的數位互動裝置上觀察紋飾的細節。三、參加由專人負責的展品解說,內容主要關於它的價值性、歷史意義及人物故事。四、走一趟博物館書店翻查特別針對日本藝廊出版的書籍「日本藝術和設計」(Japanese Art and Design)。
以上幾種資訊來源在內容和觀點上側重不同層面。專書主要由策展人從學術角度說明博物館為何收藏這項展品,以及它具有怎樣的研究價值,因而值得從眾多館藏中挑選出來做展示。展間說明文字和數位介面則受到博物館整體詮釋規劃的影響,需與展間子主題緊密相扣,力求提供關聯性高且不輕易過時的資訊。最後,手冊和專人導覽則傾向從較為綜觀的角度,跨越展場空間限制,以不同主題劃分出特定觀眾可能感興趣的觀看路徑。
以此為前提,專人導覽與其他幾種博物館詮釋最大的差異點在於主題及移動空間上的高度靈活性。V&A博物館目前定期舉行的導覽便有10種以上且數量仍在增加中。提供的觀點除了傳統的每日定時導覽、建築特色介紹之外,依照時下熱門社會議題及藝術史中重要研究角度,也發展出「女性之聲」(Female Voices)、「非洲遺產」(African Heritage)、「LGBTQ+」等導覽,力倡多元性和包容性,藉此保持博物館和觀眾的關聯程度。
酷兒化詮釋的兩種切入角度
LGBTQ+導覽內容的編寫著重於「酷兒化」(Queering)詮釋的運用,意即以「展品本身設計及外觀」和「收藏脈絡中的重要人物」為出發點,延伸調查展品可能具備的故事性。這也是館方編寫「LGBTQ+展品手冊」(Out on Display)以及導覽員在撰寫腳本時運用的主要方法。奧利弗溫徹斯特(Oliver Winchester)在「一本永不闔上的書」(A Book with its Pages always Open?)一文中,以V&A博物館中多元性別相關的展品為研究案例,具體解釋了這兩種切入角度與其利弊。
理想上如果兩種詮釋角度能夠同時運用於單一展品,將能加強觀眾在視覺上的理解以及聆聽時的資訊吸收,因此在編寫導覽內容時我除了參考溫徹斯特的觀點,也針對他提出的缺陷做改善。以兩件展品為例:首先,「愛滋病宣導海報」在視覺設計中運用了顯而易見的LGBTQ+元素,以同性伴侶接吻的圖像傳達「愛滋病不會透過接吻傳染」的科學事實,要求民眾理性思考而非受到盲目恐懼影響。但他同時指出這個展品一旦脫離街頭和公共空間,其作為傳達強烈主張的海報將大幅喪失訊息力度,因此解說時特別針對1980年代社會大眾對於愛滋病的觀感和反應做出更具體的敘述,藉此讓聽眾更能同理當年時空脈絡下男同志的艱難處境。
其次,溫徹斯特在文中提到馬薩林匣子時,以歷任收藏家之一威廉貝克福德(William Beckford)的生平故事作為主要LGBTQ+概念,並表示生平故事雖然是最常使用的酷兒化詮釋手法,不過資料來源主要仰仗二手文獻且說明時缺乏能夠直接吸引觀眾的視覺元素。針對這點,若能細究漆器匣子上的裝飾紋樣,便能發現那是以日本最早記載雙性戀及同性行為的文獻之一:源氏物語為靈感來源。故事中的源氏王子與宮廷內許多男女皆發生過性關係,這在11世紀平安時代貴族階級中不僅不被視作異端反倒蔚為主流。而貝克福德本身也是一位雙性戀者,曾因和威廉寇特尼(William Courtney)子爵爆發性醜聞而不見容於主流社會。如此串連之下,這件從日本出口到西方國家的漆器便聯繫起東西方兩位雙性戀:源氏王子和貝克福德的故事,形成一個有趣的接點。
我的導覽內容共包含11件展品,半數選自館內編輯的「LGBTQ+展品手冊」,另外半數則依據自身知識及文化背景帶入日本和南亞等東方文物的介紹,試圖探討東西文化交互影響下,如何形塑現今社會對於LGBTQ +族群的理解。實際操作時的挑戰主要在於如何串聯年代、媒材和所屬地域皆不同的展品,維持一個完整連貫的故事線,針對這點將在沙龍中做進一步說明。
【主講人簡介】
朱晏禛
V&A博物館LGBTQ+導覽員,萊斯特大學博物館學系碩士畢業,大學時主修日本語文學系,在導覽中也帶入東方社會對於LGBTQ+社群的觀點。喜歡分析文本及串連文脈中不同概念,以此將藝術史知識轉化爲容易理解的人物故事,希望在博物館文物走入社會的過程中盡一己之力。
【活動時間地點】
2019年7月7日 星期日 下午2:00-4:00
Flat 24, 4th Floor, 26-28 Courtfield Gardens, Earls Court, SW5 0PH
General Admission: £9
Student Tickets: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