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in Archives

【第三十五期】Neil Wu-Gibbs: 挑战传统 – 时尚策展和时尚博物馆学

科技和社交媒体的力量对推动时尚在全球的发展功不可没,越来越多的艺术和文化历史博物馆也顺势策划各式各样主题的时尚展览,参观者有的把这类展览当作是他们了解时尚产业的课堂,但更多的年轻人只是为了社交媒体上的自拍和点赞。不可否认的是时尚展览一次又一次打破博物馆参观人数记录,人们往往为了一览设计大师的作品排队数小时,门票和纪念品也为博物馆带来丰厚的收益。有趣的是西方学者,评论家和策展人还一直对时尚的艺术和历史文化价值和时尚究竟属不属于艺术或历史博物馆争论不休。实际上在许多国家世界级和中小型博物馆的馆藏中都有珍贵的历史服装,民族服饰和纺织品,但由于时尚博物馆学  (Fashion Museology)的诞生,这些博物馆在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的同时重新审视传统的服装博物馆学 (Dress Museology),抓住机遇尝试新颖的策展手法并逐渐开始收藏现当代服饰。那么我们这一次的沙龙,就以西方二十世纪到二十一世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展览为案例,从过去二十年间时尚博物馆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应运而生崭新的时尚策展思维和方法讲起,理解时尚是如何被定义的,尤其在理论的层面上,时尚 (Fashion) 跟服饰(Costume) 或服装 (Dress) 的不同之处是什么。我们同时也会关注古代和现代亚洲(中国,日本和韩国)时尚如何在西方,特别是美国纽约被解读和展览。最后还想跟大家讨论服饰 (Costume) 在我目前跟漫威和西雅图流行文化博物馆合作参与策划的2018春季展览“Marvel:Universe of Super Heroes”中扮演的角色。 Neil 【主讲人介绍】 从探索时尚与二元论,到讨论漫威超级英雄和流行文化,Neil Wu-Gibbs (吴一凡) 热衷于策划能够体现多元文化的展览。Neil是一位独立策展人和时尚历史学家。他的专业领域是探究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的服饰和纺织品,关注时尚博物馆学和亚洲时尚以及艺术的发展。 Neil目前跟漫威和西雅图流行文化博物馆合作,参与策划2018春季展览“Marvel: Universe of Super Heroes”。他不久前在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作为主讲人在2017秋季展览“Couture Korea” 的开幕活动中采访了韩国先锋设计师JinTeok。[…]

【第三十四期】Whiskey Chow: 藝術可能改變世界嗎? 一個酷兒藝術家的碎碎唸

20歲的我,坐標中國廣州。 因為看到了同志社區的另一種可能性,參與進了方興未艾的中國同志運動。 當時年輕的自己,大概永遠無法猜到,在接下來的5年間發生在我身上以及由我自己一手實現的事情如何徹底改變了我看世界的角度以及之後的人生。 (將陰道獨白到底,2013) 從第一屆中國同志音樂節,到女性主義話劇「將陰道獨白到底」(中國原創版「陰道獨白」),我和眾多在運動中結識的優秀同儕一道創造浪潮,歷史就在信念和赤誠里一點一點被書寫。 23歲的末尾,並不是藝術學生的我,又一個陰差陽錯,在一個行為藝術工作坊里遇見了教授Nigel。嚴格又親切的他,在工作坊結束的時候問我:”Would you be my student?” ,於是又過了三年,我成為了Master of Performance. “你學行為藝術,你學它有啥用啊?” 這顯然跟 “大哥你玩搖滾,你玩它有啥用啊?” 是一個格式的問題。 (Purely Beautiful New Era[…]

【第三十三期】朱欣慰: 百变爱丽丝 – 漫谈文学研究的跨界

Salvador Dalí Illustrates Alice in Wonderland, 1969 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Lewis Carroll) 的《爱丽丝仙境奇遇》(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是英国文学史上重要的儿童文学作品,于1865年在伦敦出版,在文学、语言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与其相关的研究层出不穷。而在学院之外,以爱丽丝为主题的艺术创作也不计其数。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介的普及,爱丽丝这一形象和主题也以各种形式频繁出现于流行文化中。即使在卡罗的原著出版一个半世纪之后,爱丽丝的故事仍旧在儿童与成人世界中被不断被讲述与再现。 爱丽丝在文本和现实中都经历了些什么?文学研究能有什么花样?我来与大家聊聊爱丽丝的奇遇,聊聊文学的跨界。 【主讲人介绍】 朱欣慰[…]

【第三十二期】江泓: “讲个故事吧” – 做自己的历史学家

居酒屋的女主人告诉我这是“千高原”的第三十二次沙龙,那我就用“三十二”来开场吧。2012年,导演郭柯拍摄了一部时长43分钟的纪录短片,故事的主人公叫韦绍兰,片名《三十二》。这是当年中国公开身份的“慰安妇”幸存者数量。2014年,电影《二十二》拍摄完成。2017年,29135位公众为电影众筹发行费用,上映时,仅剩八位主演。时间仍在继续,倒数终将归零。 我是一名口述历史工作者。我和同行们的使命是在承载历史的生命消逝前,把故事留下来,讲下去,烙入人类集体记忆的神经元。这次的沙龙,我想和大家聊聊口述历史的起源、分类、发展与现状,与各位共同探讨有关历史和记忆的辨析题(“什么是历史”,“历史的意义是什么”,“记忆是否可靠”,“基于口述史料的历史论述是否存在大量主观臆断和幸存者偏差?”等等),分享研究经验、为开展口述历史活动提供一些指南。 欢迎你来。 又及,如果这周恰好片慌,除了《三十二》、《二十二》,我还推荐2016年的传记电影《否认(Denial)》,或许能为理解口述历史以及历史学家的伦理困境(“理智-情感”两难)提供一些帮助。 【主讲人介绍】 江泓 剑桥大学教育系博士研究生,口述历史工作者。 极简,自然,至善。 【沙龙主人推荐】 以纪实为目标,理性为原则的口述历史一直是我很好奇的一门学科。终于等到学姐顺利结束博士答辩,迫不及待想听她来分享口述历史的满满干货。欢迎大家来。 乐人 沙龙主人 【活动时间地点】 2018年01月20日周六 14:00-16:00 Flat 24, 4th[…]

【第三十一期】陈小熊: 社会学 X 民谣的N种可能性

从大二那年第一次开始写歌,到现在不知不觉已经七八年过去了。期间想过当职业音乐人,想过靠写字谋生,也想过谋个教职业余弹琴唱个歌,没想到最终把所有可能性都揉在了一起,成了一个不务正业,也难以定义的自己。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演出场地,还是午夜回学校的末班车上,我都是一个局外人。身处于环境之中,却游走于状况之外,用眼睛和耳朵摘录下一点一滴,将身边的一切都融进作品里。 来英国读书已经一年有余,告别了许多人和事,也在前行的路上拥抱着新的一切。很像做音乐的过程,反反复复,停停走走,在不断地尝试摸索之中,对自己,还有周围的世界,都有了更通透的了解。 我的上一张专辑名字叫《之外》。民谣之外,校园之外,人群之外,忧郁之外,温暖之外,小清新之外,我不希望自己被定义成为某种类型的音乐,只希望能够在前进的路上拥抱更多的想象力与可能性。 与袁老师的合作正是这样一个探索可能性的过程。袁老师是很有经验的指弹演奏家,能驾驭很多不同的曲风。在准备这次演出的过程中,我们尝试了雷鬼,放克,巴塞诺亚等不同的风格,也在排练间隙分享了许多人生故事,是很有趣且难得的体验。 巧合的是,我们两个人都同处于二十多岁的尾巴上,三十岁以前的日子转眼就所剩不多了。好像有种莫名的紧迫感,想着尽可能多的去经历,去体验,去尝试,毕竟谁知道未来的自己想要做些什么呢。 独立而清醒,有趣且纯粹,这大概是最理想的状态了吧。  陈小熊 【主讲人简介】 陈小熊,旅英音乐人,伦敦大学学院(UCL)教育社会学博士候选人,研究方向包括教育政策、跨文化适应与社会阶层流动等领域。赴英读博前发行首张个人专辑《之外》,专辑首发巡演覆盖18个城市,单曲《济南济南》进入各大民谣排行榜前列。曾长期撰写文学专栏,并在《ONE·一个》杂志发表多篇散文,作品多关注基层打工者,如摩的司机、驻唱歌手、饭馆老板等。 【沙龙主人推荐】 感谢沙龙第十五期主讲人袁绍哲老师推荐小熊来我的客厅,玩音乐的女博士,这也太酷了。新年第一期,除此《之外》,不知道小熊和袁老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好期待。 乐人 沙龙主人 【活动时间地点】 2018年1月6日 周六 […]

【第三十期】岳子泓: 这次认真讲建筑

说所有的建筑,在落成之前都是梦,是猜测,是预想,甚至是纸上谈兵应该不算过分… 而最好的建筑却说不清楚,在我心目中,有些建筑你在用的时候会把它忘掉,会在其中专注的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却在用完后一遍一遍的想要回去。 我在建筑师资制考核的最后面试中有过这样一段对话,其中的女考官不满我认为建筑设计本质是一种服务,而建筑师的必备素养是可靠性。她说:“你不算错,但我希望建筑设计不仅仅是服务,建筑也可以有性格,也可以体现价值观,也可以成为一种美的呈现。” 我不喜欢用建筑去沉甸甸的体现价值观,美学,和个性。我总觉得如果每次见到一个人都要听他滔滔不绝的陈诉价值观,攀比品味,和彰显个性,恐怕也会烦。我喜欢在中国的古城中画出意大利的城市规划,是因为意大利感觉没有压力,不必总是非常呆板的把城市建得横平竖直,因此人也不必总是走得正儿八经,“浪”一点没人会怀疑你的社会阶层。你却也能在不那么严谨的城市结构中找到非常了不起的建筑和艺术瑰宝。 猴子变的我们都抑制不住自己意淫的冲动,做哪个专业,就喜欢意那个专业的淫,喜欢用自己的个性去投影心中最美好建筑的幻想。而现实是这样 – 建筑和城市该是什么样子,很多国家其实有严格的规范和控制,在讲求大道为公的人工空间设计中,国家和社会对建筑师的期待更多是技术过硬,言行正直,不偏不倚,为大众提供安全可靠,舒适多彩的城市空间。一切设计构想的背后都要有依据,一切设计方案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需要建筑师为此担当6至12年的法律责任。也正因如此,英国人习惯了那种正经,可靠,和保守的建筑美学,加上精致的节点和高质的材料,建筑可以拥有一种内敛的绅士风度。这并不是坏事,我尊敬那些兢兢业业的项目负责人,也羡慕那些天马行空的建筑诗人,他们身上有一种年轻。 不如这次,我就讲讲这些年自己在意淫和现实中间的挣扎与转型。 【主讲人介绍】 岳子泓(Tim Yue),伦敦大学Bartlett建筑学院建筑设计学硕士,Bartlett Fitzroy Robinson画奖获得者。曾就职于BDP伦敦办事处,Make建筑设计事务所,Hawkins\Brown建筑设计事务所。曾与Post Works事务所,Mobile Studio建筑设计事务所有过项目及研究课题合作。合作作品曾在PEAR Magazine(建筑设计之边缘创新)上发表。伦敦“筑学会”发起人,”狂人论坛”发起人。 【沙龙主人推荐】[…]

【第二十九期】郑少凯: 中国古瓷

哲学家的英文(philosopher),来自于古希腊语中的爱(philo)和智慧(sophos),所以它的本意是爱智之人,而非智者。真正的智慧是不可得的,我们只能通过各种方式去窥其一斑而推其全貌。 历史也是如此。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过去发生了什么,史书记载也往往夹杂着文人史官甚至皇权的主观影响。但是,器物不会说谎,而瓷器恰恰是最能见得历朝历代文化的一种。 所以,我想跟你们聊聊中国古瓷器,看一看过去的千百年中,有怎样的审美一直延续到今天,它们又讲着什么样的故事。 【主讲人介绍】 郑少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程力学学士 明尼苏达大学 理学硕士 帝国理工学院 流体力学博士 当然,这次的身份只是古瓷器爱好者 【沙龙主人推荐】 “两周前大英博物馆的中国馆休整之后重新开放,少凯花了三个小时把从夏商前到明清后的器物们讲了个透彻。今天发完推文的时候,他正要赶去国家画廊做讲解,主题是文艺复兴和巴洛克绘画。读书这件事,我是见过少凯才觉得少,也等不及一定要让他在年底前开讲。因为时间冲突沙龙第一次改到了周五晚上,但我绝对相信为了少凯推掉周五狂欢是件特别值得事情,欢迎大家一起来一次‘深夜沙龙’:)” 乐人 沙龙主人 【活动时间地点】[…]

【第二十八期】黄天佑: 不会讲的讲座

2011年2月14号,情人节,我报考了广州美院雕塑系。 2011年7月23日,我母亲的生日,我被雕塑系录取了。从那一刻,我与雕塑就结下了缘分。 我不知道是自然让我爱上了雕塑还是雕塑让我爱上了自然。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石头、沙子和水是我最好的玩具。我总能像《童趣》里儿时的沈复一样沉浸在自然的美好里。大学里刚刚接触雕塑,我就被告知:雕塑是一种造型艺术,以物质材料和手段制作的三维空间形象的视觉艺术。所以在本科里,我试着让泥巴、水或者金属去说话。慢慢的我发现:当我越发真诚的时候,我和它们之间就会越来越亲近,我就会越来越熟悉它们的性格。 到现在研究生阶段,随着对这一领域认知的不断加深,在我眼里,万事万物皆为雕塑。一滴水,一屋子的空气,一丝头发,一段超过80分贝的噪音,一缕射到墙上的阳光,也或许是一个人对别人不断扩大的宽容…… 艺术神秘莫测,在这个我不太会讲的讲座里,我想让雕塑自己去告诉大家关于它的一切,并且我会通过我的艺术创作和若干个艺术家的作品来谈谈雕塑带给我的思考。 【主讲人简介】 黄天佑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本科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在读 2017年上半年作为做客艺术家任教于牛津大学、伦敦艺术大学和创意艺术大学本科部 London Mandarin Arts 油画和素描教师 一个爱狗和树的人 一个爱艺术史的人 一个爱热干面和秋葵的人[…]

【第二十七期】牛佳: 我和我的敦煌

敦煌,在很多人眼中是神圣的众佛殿,东西交融的佛教艺术殿堂。但于我,敦煌是与我十分亲近的人,内心可以归属的一片土地。 听爹说起,我满月就被带到莫高窟老区,生活了四年,整个童年的记忆都是在九层楼那片。 每天都会看到爹在拷贝台上勾线,或到中午的时候,一路快跑到九层楼前的小渠沟,从小渠十字交汇的地方麻溜的钻进去。因为那个十字口的位置比较宽很容易钻,当然我还有其他小顾虑,若选择从售票口进去,检票口的哥哥姐姐们定会逗我让我快去拿张票来。想来想去还是从小渠沟钻吧,比较省事,减少互动,心情也来的轻松。 那个时候我就站在靠近大佛殿的位置用力喊我爹,让他回家吃饭。的确,我也很饿,爹听见我的声音,就从220 窟的门前一下子出现了,手缝里还都夹着毛笔。我想我的声音应该是打扰到了正在洞窟里画画的爹。但爹看到我就很开心,脸上溢满了笑。是的,我的记忆都在这里。 从四岁回到现在, 我不断成长,接受艺术的培养,接受社会不同阶段的给予。 成长里,我也不断的在更新意识和认知。 本期想讲的是我和我心里的敦煌,在成长中不同阶段的回应和感受,以及在当代艺术启发后,回归传统艺术的心路历程。 先说到这里,我们周日见。 牛佳 【活动时间地点】 2017年11月19日 周日 14:00-16:00 Flat 24, 4th Floor,[…]

【第二十六期】张舒也: 考古现场独家揭秘

近些年来,随着盗墓题材小说和电影的持续大热,考古也随之进入大众的视角。人们对考古的认识基于兴趣产生,却也极易裹挟先入为主的误解。那么考古到底是什么呢? 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来研究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根据方法、时代、地域或专题的不同,考古学可分为很多具体分支,同时与历史学、人类学、地质学等学科联系密切,是人类、历史、自然科学共同的产物。 可以做这样一个比喻:人类历史活动遗留下来的物质证据可能只剩不到0.01%,而考古学家们目前所发现的遗迹遗物又是这0.01%中极少的一部分,同时在考古发掘信息提取的过程中,又会因技术限制和研究需求只能提取有限的资料,因此考古学研究是有很大局限性的。但是考古发掘又是一次性不可逆的,一个遗迹单位一旦被发掘,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可能从头再来。 本期沙龙聚焦于考古学研究的第一道工序——田野考古,结合田野考古学基本的理论方法,为大家呈现和剖析田野考古的真实面貌,思考如何在第一线尽可能完整、科学地提取信息,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学术资料。 此外,还会提供大量一手照片视频与大家分享考古工地的愉快生活,以及与考古发掘同步进行的公共考古活动。 【主讲人简介】 张舒也 曾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就读博物馆学专业,2016年秋冬于河南省平粮台遗址发掘,经历了从田野发掘、室内整理到报告编写的全部训练过程。 现皇家艺术学院设计史研究生在读。 【活动时间地点】 2017年11月11日 周六 14:00-16:00 Flat 24, 4th Floor, 26-28[…]